新闻资讯

同仁集团 | 从解题到育人:新课标下数学中考备考的素养突围之路

发布日期:2025-03-20来源:浏览次数:1205


公众号封面图分类2.jpg

当中考数学卷上出现‘共享单车调度模型’和‘文物修复中的几何原理’,我们的课堂准备好了吗?”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全面实施,中考命题已悄然从“知识竞技场”转向“素养练兵场”——机械刷题难以破解真实情境的密码,套路化教学更无法回应“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育人命题。


 在这场教育变革的浪潮中,3月15日,集团总校长杨骞博士带领教学管理团队、数学骨干教师一行14人参加了由广东省初等数学学会组织的“2025届中考数学研修活动”,与教育专家、一线名师共探:如何让备考成为学生思维进阶的旅程,而非应试的枷锁? 

公众号通用时尚感标题文字_193518453.png




title-01.png


李老师以“考什么?怎么考?改变?创新?”叩问教育初心,深入剖析了数学核心素养的“三会”,接着分析了中考命题趋势,最后结合备考实例,给出 “小步走,多回头,强基础,提能力”的备考建议:1.教师应甄选、整合、优化复习内容,将专题复习小规模化,融入基础复习和综合复习中,使能力提升的工作始终贯穿整个复习过程; 2.变知识点罗列复习为知识网络构建,搭建知识生长的脚手架,挖掘知识间的关系,梳理运用的逻辑顺序3.挖掘题目的多种解法,分析其联系,扩宽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 4.学法指导:纠错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学会整理错题本,鼓励学生心理赋能。






title-02.png


高老师明确了在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中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的重要性,结合近几年中考几何综合题,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其特点和考察方向,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夯实几何综合题的“四基”,最后总结了解题策略和教学实施建议:1.策略一:“庖丁解牛”—— 分解图形,化繁为简;2.策略二:“顺藤摸瓜”—— 顺推逆推,双向奔赴;3.策略三:“举一反三”—— 总结规律,触类旁通。






黄老师对国家政策进行了深度挖掘,揭示了中考命题改革的趋势:以核心素养为核心,命题情境化、立德树人、多学科融合、关注应用性和开放性,提高探究性试题的比例,并为我们带来教学启示:1.强化基础,注重概念本质,通过变式训练和对比训练巩固加深;2.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采用“主题式教学”,设计阶梯式问题链,整合跨章节知识;3.回归课本,深挖原题价值,建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4.提升探究与实践能力,布置开放性任务,注重项目式学习;5.加强数形结合与动态分析,结合实例建模,增强应用意识。

image013.png





陈老师以2024年全国各地区中考真题为切入点,总结分析其命题特点:渗透数学文化、培养模型观念、导向活动经验、强调阅读理解、导向创新意识,并给出了专题复习建议:1.梳理知识体系,以“结构”夯实“四基”;2.确定恰当主题,以“活动”发展“四能”;3.重视数学阅读,以“思维”铸造品格;4.回归教材素材,以教材引领复习。 

image015.png





集团总校长 杨骞博士



自2022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提出中考“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取消“考试大纲”)以来,中考命题仍在不断探索之中。过去“考知识”“考能力”的中考卷比较容易实现,双新背景下“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中考试题不是那么容易出的。尤其是数学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教育”的今天,其学科地位和社会关注度不言而喻(越来越高),所以中考数学试卷要做到“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更是难上加难。 


参加今天的研修,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首先是专题的设计很是周全,其中“综合与实践”领域是学生和老师最为头痛和关注的话题;其次,授课教师队伍实力很强,从培训中看正高级教师的教学实践是过硬的,专业素养是过硬的。第三,充分感受到“研究”对教师成长和职称评定的作用。命题是一种研究,教学离不开研究,中考复习和备考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灵丹妙药,也都需要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第四,中考备考要认真而又仔细研究“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既是内容标准、教学标准,也是质量标准,对中考命题有明确的要求和指示(课标第91-92页)。第五,要研究命题规律。每一套中考卷的考点(知识点)、内容分布、试题类型、难度区分度、与教材的关联度等诸多方面都是有规律的。第六,要研究“题”。重点分析题的结构、变式以及考查目的和命题意图。


广州市天河区同仁实验学校 李春兰



2025 届中考数学备考研修会上专家对中考数学命题的分析,让我意识到中考已从知识考查转向能力素养考查,机械刷题不再适用。在复习策略上,要构建知识网络、挖掘多种解题思路。专家还分享了提升学生能力、指导学法的方法。我决心将所学应用于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为学生中考筑牢基础。


广州天河区同仁艺体实验中学 潘苇萍



3月15日的中考数学备考培训,让我们收获颇丰。李芸老师让大家认识到更新备考策略的重要性;高艳玲老师的压轴题策略,让人领悟到攻克难题的意义;黄缨老师强调了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陈文阳老师让教师们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此次培训是知识积累更是心灵洗礼,每一次的挑战和突破,都是对自我的一次重塑,我决心以此培训为新起点,坚定信念、满怀热情迎接挑战,用数学助力学生成长。 


揭阳惠来县同仁雅思实验学校 方耿钦



初三数学中考备考研修会上专家指出中考数学命题重核心素养考查,强调知识与应用融合。此次学习让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我计划调整复习计划,强化基础、设计专题、模拟考试,注重答题规范,将所学应用于教学,提升备考质量,助力学生中考突破。





中考倒计时的滴答声中,我们正重新定义备考的底色——它可以是综合实践探索“滤纸与漏斗”时的灼灼目光,是破解《九章算术》经典题例时的文化自信,更是面对复杂问题时那份“抽丝剥茧、化归转化”的思维韧性。  此刻,我们一起共同见证这场静水流深的蜕变:在每一节“把生活搬进公式”的数学课堂里;  在每一份“让思维看得见”的分层任务单中;  在每一次“从解题走向育人”的师生对话间;  让我们以素养为舟,以情怀为桨,载着少年人横渡题海,直抵数学教育的本质——让理性之光照亮现实,让思维之力创造未来!


image017.jpg



 撰稿 | 天河同仁天兴学校 王先莉

 排版 | 赵宇飞

 审核 | 杨 骞



END



同仁集团 | 把更好的教育献给孩子 

DEDICATING BETTER EDUCATION TO CHILDREN




https://mp.weixin.qq.com/s/_sz8Bjq4vH9UuEX5lvl8yg

上一篇:同仁集团 | 点亮中考征途,共筑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