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考察的感悟和反思,在角色定位(总校长)后不外乎要回答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学到了哪些“干货”(即“是什么”或“怎么做”或“做什么”);
另一个是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这是“干货”背后的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或者说人的发展规律。
这次学习感悟想表达三点:
第一,一所好的学校要有一个明确的“魂”(“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办学理念或教育思想【以及由这个“点”衍生出来一个办学思路(“线”)和由这条“线”展开的一个学校管理体系(“体”)】。用李炳亭先生的话语就是“任何一所好的学校都需要有一套内在系统作支撑”。建勋学校以“激活学生的生命”为学校的“魂”,切中了应试教育的要害,切中了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与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高度吻合。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是一个“生命体”,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教育的本质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提升生命的价值。人的生命包括自然属性、心理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建勋学校从生命的多重属性出发,构建了“一魂、二去、三变、四立”的建勋模式。郑州爱瑞德学校从“自然生长”教育出发,也是构建了学生成为爱劳动、会学习、身体强、有特长、善表达、能坚持的课程体系、活动体系以及管理体系。
第二,为建勋勇立潮头、敢于变革、坚守信念的胆识和精神点赞。从生命出发,立破“厌学”之困境,提出“去批评化”和“去控制化”的理念和主张,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变革和创新。显然,“去批评化”并不是没有批评(重在点赞),“去控制化”也不是没有管理(重在自律),关注的是师生的情绪价值和生命状态,强调的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和潜力的“过程”。
第三,在国家“引领规范民办教育”政策背景下,民办教育的未来唯有走异质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办质量高、特色明、服务优的民办学校。让民办学校不只是公办学校的补充,而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和创新者,担当起国家人才培养和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